20多歲患痔瘡致肛門腫脹發炎 醫生:長時間坐着纖維不夠易生痔瘡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8/07/23 18:11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2

分享:

分享:

現代人缺乏運動,使痔瘡問題提早至二、三十歲出現。

痔瘡引起的肛癢、出血,可以令人十分懊惱,而且問題不止困擾男士,女性同樣也會患上痔瘡,尤其是現代人缺乏運動,少郁動下促使痔瘡問題提早至二、三十歲出現,而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痔瘡才能解煩憂。

別以為痔瘡是中老年人的專利,二十多歲的Vincent,在中學時間已經有痔瘡問題,發作出血時便會看醫生,利用塞肛藥物或藥膏等控制情況。不過,出來工作後,他的痔瘡惡化,並且有凸出情況,日常活動時也感到不舒服。

由於一般藥物效用有限,醫生於是建議Vincent做手術處理,但他覺得以痔瘡為由向公司請病假「好樣衰」,最後選擇毋須入院的水解治療,改善不適症狀。

痔瘡患者年輕化

外科專科醫生黃博熙指出,過去較少二、三十歲人士因為痔瘡而求醫,但近年則開始出現,可能與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一族運動量減少,又少吃蔬果攝取纖維,而且電子產品普及,長時間坐着不動令他們容易患上痔瘡。

他解釋,痔瘡是源於肛門的血管受壓而充血,引起腫脹或發炎反應,並分為有內痔和外痔。

初期是內痔,然後慢慢演變成外痔,常見症狀有出血、腫痛及痕癢等,而外痔更可用手摸到及肉眼可見,臨床上大部分人都屬於內痔加外痔的混合痔。

纖維不足增患病機會

痔瘡可按輕重程度分為4期,第一期多為內痔,第2、3期則混合內外痔,到第4期則走出肛門變成外痔。而痔瘡的成因有很多,除了長期坐着或站立,令肛門附近血管受壓外,飲食中的水份不足、纖維不夠,都容易令大便過硬甚至便秘,均可增加痔瘡出現的機會。

黃醫生表示,運動對於痔瘡亦有影響,因為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,減少血管擴張及充血,同時多郁動也能幫助刺激腸道蠕動,從而減少便秘等情況。

尤其是跑步、踏單車等下肢運動的幫助會更大。

痔瘡時好時壞 早治早解困擾

他稱,雖有云十個男人九個痔,但經驗顯示,女性患痔瘡的情況並不少見:

男士可能略多少少,但其實痔瘡的成因沒有明顯的性別因素存在。

肛門出血是痔瘡的常見症狀之一,但不少人都到忍無可忍才求醫。黃醫生亦指,病人到診所時大部分都出現症狀超過1年,原因是痔瘡通常也是「時好時壞」。

不是持續性問題,好的時候唔會理,壞的時候又會自己調節習慣。直至情況惡化或不適持續,便會求醫。

他強調,痔瘡愈早處理,治療也會愈為簡單,而無論是接受哪一種治療,病人都需要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作配合,否則痔瘡問題有機會再次出現成為困擾。

無痛新技術醫痔瘡

現時治療痔瘡有很多不同方法,最簡單是藥物治療,主要是紓緩及減少痕癢、腫痛和發炎等症狀,若要徹底解決便要考慮手術治療。

黃博熙醫生指出,傳統手術治療需要住院,醫生可以開放式手術及痔瘡槍方式切除腫脹部分,創傷性較大並需要在麻醉下進行,復元時間較長,對於嚴重痔瘡是有效的治療,成功率達9成。

另外,亦可以用橡皮圈結紮痔瘡,但可能有痛楚及出血等併發症,且失敗率較高,只適合個別病人。

至於近年引入的痔瘡水解技術,黃醫生解釋,治療利用電極管接觸痔瘡令血管產生反應,從而減少痔瘡的供血,使其慢慢萎縮凋謝,成功率可達8成。

由於整個治療只需約30分鐘,不會引起明顯不適或出血,故可於診所及局部麻醉下進行,一些工作忙碌又不好意思以痔瘡請假的病人可考慮,而即使是一些曾做過痔瘡手術後復發的病人亦適合此治療。

【更多痔瘡資訊】

【延伸閱讀】逾半港人「辦大事」用手機 易造成便秘

【延伸閱讀】長期受便秘痔瘡困擾 美國主婦發明蹲廁神器成億元富婆

撰文 : 張意宇 TOPick記者